查看原文
其他

一步之遥第一波影评来了:你们感受下

2014-12-16 第一院线

可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一直觉得姜文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好导演,他的片子是绝对不能、也不会和烂片划等号的,因此也就对《一步之遥》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一部电影打破国产片互相比烂,集体无下限圈钱的失望局面。


可是,昨晚《一步之遥》的全球首映式后,微博上的评论……似乎有点惨不忍睹,看得我也有点丧气。


在微博上,我一共搜到了21则评论,来自20位用户。这些评论我没有经过筛选,基本上出现在搜索结果最前面几页、并且确实是看过首映的用户所发表的评论,我都收集到了这里。


在这20位用户里,有两位说的比较委婉:任志强说自己笨,没看懂;王小峰顾左右而言他,没有点评电影,只是说首映典礼上国家交响乐团演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太差了。考虑到他们的身份,可以理解。




请珍惜这两位好心人,因为接下来,别的评论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离让子弹飞差了100个非诚勿扰”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说不好,在所有20位用户里,有3位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看完这些评论,我想我大概还是会去看《一步之遥》的,因为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看不懂的烂”,或者是“期望值太高的烂”,而不是那种“人人都看得懂就是觉得非常烂的烂”。


好吧,我承认我对姜文还是抱着一丝期待的,毕竟《鬼子来了》曾经树立了那么高的标杆。


当然我并不喜欢《让子弹飞》,那部片子有着一种酣畅淋漓的速度感,看着很过瘾,可是除此之外,每一寸胶片都散发着一种姜文式的霸道荷尔蒙,那种导演只手遮天、让整部电影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的压迫感,让人感到不快;而故事背后的哲学和世界观,更是让人隐隐地感到不安。


除了《一步之遥》,昨晚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也在北京首映,口碑竟然出奇的好。



以下是吴志硕回家后凌晨写的影评:


姜文离大师何止“一步之遥”


这是一篇关于《一步之遥》的个人影评,是一个影迷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加修饰的最真实的想法写成的文章,假如下面的文字对电影出品方和姜文的忠实粉丝以及热切期待这部年度压轴大戏上映的观众造成了消极影响,先跟诸位说声抱歉,也许一部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这篇文章也只是想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而已,文章中的所有言论仅代表我个人,特此声明。


《一步之遥》首映观影归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心累,感觉这不像是一部电影,糟糕的台词、逻辑混乱的剧情、用力过猛的表演、华而不实的画面,总之除了配乐之外几乎一无是处。这是一部爱情歌舞片,看完以后你会惊奇的发现,整部电影还不如片尾字幕时配乐响起来得有情怀。


其实从电影的前期宣传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得不对劲了。在网上搜索一下《一步之遥》的相关软文,大部分是在夸《一步之遥》的技术是如何如何领先,团队是多么多么世界级。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为了让电影看起来更有噱头。的确,在这样一个噱头大于内容的时代,一个好的噱头是一个电影成功的关键,要说噱头《一步之遥》几乎已经是2014年无敌,在网上一搜还真不少:


1、“大师”导演姜文联合了葛优、舒淇、文章、等一线大牌明星的第五部作品;

2、投资三亿,亚洲第一台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好莱坞的一线特效团队参与制作;

3、聘请了百老汇专业舞者加盟,他们将承担影片中群舞部分的演出;

4、世界上第一部使用Arri Alexa XT m 3D摄相机拍摄的影片;

5、群众演员人数超过2万,演职人员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

6、共准备了27249件服饰并在北京怀柔中英基地搭建了52000平方米的“老上海”拍摄景地,而这个面积,相当于1920年代1.6个老上海法租界。

7、3位奥斯卡级导演亲临片场探班: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奥利弗•斯通(《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沃尔克•施隆多夫(《铁皮鼓》获最佳外语片)。


光以上这些噱头就估计没有任何国产片可以超越了,再加上现在他又有了“禁片”的终极大招。虽然我相信“禁片”这件事绝非炒作,但也毫无疑问这恰恰帮了这部电影,以至于让所有人相信到最后这部电影的口碑无论多烂,票房也可以轻松突破十亿。但不知道细心的观众注意到没有,这么多的噱头,唯一没有提到的就是故事本身。想必出于工作需要,提前观看影片的宣发团队,也实在想不出如何在故事上做什么文章了吧,关于这一点怀疑我在观看了电影预告片之后变得更加确信。


观看电影期间我就一直有种强烈的感觉:姜文是被媒体捧上天之后自信心高度膨胀,完全不把观众放在眼里,才拍出这样一部极其自恋的个人主义精神病作品。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被捧上神坛的姜文在用一部投资三亿的电影意淫着自己已经成为世界级电影大师的白日梦。但白日梦总归是梦,绝不是现实,现实是,姜文的这个白日梦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甚至从电影开篇第一幕就产生了:姜文一副“教父”装扮,手抱着一只白兔出场,这场景几乎完全还原了经典电影《教父》的开篇画面。也许姜文的电影语言是在说,你看,我跟你们那些低级的国产片不一样,我都向伟大的《教父》致敬了,这才是我的标杆。但其实这样的致敬毫无意义,反而让电影从第一幕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愚蠢至极的做作不归路。同样的感觉在整部影片比比皆是,片中多次出现几乎无意义的百老汇歌剧、歌舞、黑白默片等桥段,而且这些桥段十分闷长,几乎是要全程直播似的把歌剧完把舞蹈跳完用默片把本来讲了一遍的故事再讲一遍,才会开启下一个情节。


这片子为了做作台词也下足了功夫。看似接地气的中文对白非得偶尔掺杂一些英文单词,其目的无疑是想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更加“洋气”,但实际增加的效果反而是“土气”。这种“土气”就好像庞麦郎的全名叫约瑟翰•庞麦郎如出一辙。我知道姜文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无非是想让片子看起来更加华丽、更加贵族、更加不像“国产片”,说白了就是更加做作。然而姜文忘记观众看来电影的终极目的,是看故事,一个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才是电影好坏的关键。这样的电影,我简直无法相信是曾经拍出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这样的准大师级作品的姜文拍摄出的电影,也许姜文是真的被捧得太高了,以至于忘记自己,在高高的神坛上下不来了。


再说说广告植入的事儿,往往每一部商业大烂片,都有烂到毫无逻辑的广告植入,《一步之遥》也不例外。在故事的高潮(其实是整部电影的崩盘点),有一场汽车追逐戏。姜文饰演的马走日和周韵饰演的武六开着一辆老爷车从上海一直开到了福建永定的土楼,一千多公里的路,看电影的时候感觉永定土楼就在上海郊区一样近,难道“一步之遥”这个片名的真实含义就是为了表达这意思?我姑且相信电影蒙太奇手法的伟大,可以省略了其间男女主角一路心花路放自驾游的全过程,但我想问一下在1920年的中国,那个连汽车都很少的时代,更别说加油站和高速公路,开一辆那个时期产的老爷车,横跨上千公里,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马走日是如何做到的,我问遍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也许只有问一下永定县副县长黄华凤才知道唯一的答案。


说了这么多烂,但能看出来《一步之遥》也是想表达一些思想,讽刺一些东西的。只是这些思想太肤浅,讽刺的太片面,而且是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讽刺而讽刺。却忘记一部优秀的电影,首先是得把故事讲好,再谈什么思想内涵。这样的错误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时犯过,也许是中间被《让子弹飞》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这一次《一步之遥》变得更变本加厉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冯小刚,记得前些日子,跟一哥们谈论起姜文的时候,他对姜文的评价是“精装版的冯小刚”,我问何为精装版?他给出的答案是,就好像精装书一样,虽然是硬皮精装,但其实内容还是那个内容,换汤不换药而已。


的确,姜文和冯小刚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共性。这种共性表现在早期的他们也表现在如今的他们。


早期的他们都曾拍摄出好评如潮的口碑佳作如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那时候的他们曾经被业界和影迷都看做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如今的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地位也与日俱增,几乎被各种影评人和媒体捧上了神坛。也许是在神坛上呆得久了,就真的把自己当神了,拍电影也开始拿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了,也忘记了自己当初之所以被捧上神坛是因为当年的接地气和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观众的无比尊重。


人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一旦被捧上神坛了,就会忘乎所以,想做作了(其实是作死),觉得自己是贵族了,这样的电影前有《私人订制》的向大自然道歉,后有《一步之遥》里不知所谓的激昂演讲。它们之所以烂的最关键原因就是想华丽丽的装回逼了。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会从神坛上掉下来摔得很惨很惨。去年冯小刚摔下来的时候,微博也不更新了,自己去做演员了。姜文这一次恐怕也将凶多吉少。


文章的最后,作为一个他们曾经的影迷,真心的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归自我,用心做一个好故事、一部好电影,而不是一味地想着贵族情调、大师气质。真正的大师拍出的作品往往是耐心稳重地向观众讲述一个朴实的故事,而不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想方设法地告诉全世界,嘿,你看我是大师了吧。


来源:第一院线整理

感谢关注第一院线微信平台:dyyx360。如希望与我们交流,请加电影圈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等相关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